07月18 夏季常見(jiàn)四種病 學(xué)會(huì )養生巧防治
順時(shí)養生是中醫養生理論的核心之一,夏天濕熱為多,所患疾病也與氣候密切相關(guān),故養生保健、防治疾病也多從健脾利濕、清解暑熱入手。下面介紹夏季常見(jiàn)的四類(lèi)疾病及日常防治小方法。
感冒
感冒,俗稱(chēng)“傷風(fēng)”,四季皆有,因感受外邪不同而有別。一般而言,春天多風(fēng),秋天多燥,冬季多寒,而夏季感冒則多暑熱,但也并非絕對。如夏夜貪涼、空調溫度偏低,也易感受風(fēng)寒。還有肺脾兩虛、抵抗力弱者氣虛感冒,表現為疲乏、自汗、鼻塞、流涕、怕冷等癥狀。
中醫強調“未病先防,已病防變”,預防夏季感冒要注意房間及時(shí)通風(fēng)、保證充足的睡眠、白天空調溫度不宜設置過(guò)低,不要整夜開(kāi)空調。家里常備香菊感冒沖劑、藿香正氣水等藥,適用于外感風(fēng)寒、內傷濕滯者;氣虛感冒者,要扶正與祛邪并施,標本兼顧。
水腫
《溫熱論》有言:“且吾吳濕邪害人最廣?!薄端貑?wèn)·太陰陽(yáng)明論》曰:“傷于濕者,下先受之?!毕募臼顭嵫?,濕邪偏盛,故容易出現下肢及腰骶部的水腫。
如果水腫遲遲未消,且日趨加重,應至醫院就診,做相關(guān)檢查評估心、肝、腎以及內分泌功能,查明水腫原因。在飲食上,要清淡為宜,少油少鹽,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濕的藥食兩用之品,還可多吃一些應季的蔬菜,如冬瓜、絲瓜等,有利水消腫的作用。
腹瀉
夏天歷來(lái)是急性胃腸病的高發(fā)季。由于暑熱之氣侵襲人體或飲食不節(潔),以及加班、熬夜等不良的工作、生活方式,導致胃腸功能減弱,濕熱之邪困阻中焦,而出現腹痛腹瀉、惡心嘔吐、納差乏力等癥狀。
常言道“病從口入”,故先要“管住嘴”,做到飲食有節,切勿暴飲暴食,還要避免食用不潔食物以及過(guò)食生冷刺激之品。其次,要起居有常,做到勞逸結合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最好在家中常備一些中成藥,如藿香正氣水、參苓白術(shù)散等,使脾升胃降,出入有序。
上火
中醫認為,暑為陽(yáng)邪,火性炎上,炎炎夏日最易上火。上火為民間俗語(yǔ),又稱(chēng)熱氣,屬于中醫“熱證”范疇,可表現為口腔潰瘍、眼睛紅腫、牙痛、咽喉腫痛及便秘等。通常來(lái)說(shuō),火有內、外之分,暑熱、辛辣刺激食物屬于外火;而生育多產(chǎn)、操持辛勞等可生內火,兩者之間又可互相影響,而夏季的上火以外火多見(jiàn)。
在飲食上,應注重清淡,可以泡一些降火茶,如菊花茶、綠茶等清解暑熱。上火分虛火、實(shí)火,治療上遵循“實(shí)火宜折”“虛火宜補”“虛實(shí)夾雜者,當寒溫并施”的原則。
暫無(wú)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