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t id="02yyy"></tt>
    <li id="02yyy"><tt id="02yyy"></tt></li>
    <tt id="02yyy"></tt>
    <tt id="02yyy"></tt>
  • logo

    CopyrightShineU 2016

    識食物性味 吃健康膳食

    識食物性味 吃健康膳食

    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。日常飲食,特別是疾病防治與康復過(guò)程中,重視食物的性味,關(guān)系到身體陰陽(yáng)平衡。

    性味之偏,糾陰陽(yáng)之偏

    祛除病邪,調理臟腑功能,有藥物治療,也有食物療法。張景岳說(shuō),“欲救其偏,則惟氣味之偏者能之”。醫家說(shuō)的氣味即性味。藥食均有性味,利用藥物性味之偏用于治療叫藥療,利用食物性味之偏用于治療叫食療。

    《神農本草經(jīng)》指出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,又有寒熱溫涼四氣。四氣五味理論既能指導中藥使用,也同樣適用于認識食物,指導食物選用,是飲食養生的重要依據?!端貑?wèn)·六元正紀大論》載:“用寒遠寒,用涼遠涼,用溫遠溫,用熱遠熱,食宜同法?!薄笆骋送ā睆娬{的正是依據寒熱溫涼不同而區別選用食物。醫圣張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》中記載了許多食物用于治療的配方,足見(jiàn)其對食物應用的重視?!肚Ы鸱健肪?6設“食治”篇,指出“為醫者,當曉病源,知其所犯,以食治之,食療不愈,然后命藥”,反映了食先于藥的主張。張錫純更重視食療的作用,他在《醫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中介紹了一味薯蕷飲、珠玉二寶粥、期頤餅等好幾種功效卓著(zhù)的食療方?!秹塾H養老新書(shū)》說(shuō):“水陸之物為飲食者,不管千百品,其五氣五味冷熱補瀉之性,亦皆稟于陰陽(yáng)五行,與藥無(wú)殊……人若知其食性,調而用之,則倍勝于藥也?!?/p>

    性與味顯示了藥物與食物的性能,認識和掌握其性其味,才能指導食物在防治與保健中的合理應用。

    寒熱溫涼據性選用

    四氣,又指四性,即寒、熱、溫、涼四種不同的藥性。其中寒與涼、熱與溫是程度上的不同,溫次于熱,涼次于寒?!端貑?wèn)·至真要大論》載:“熱者寒之,寒者熱之?!睙嵝泽w質(zhì)調養,熱性病證調治,用寒涼食物;寒性體質(zhì)調養,寒性病證調治,用溫熱食物。寒涼食物多有滋陰、清熱、瀉火、涼血、解毒作用;溫熱性食物有溫經(jīng)、助陽(yáng)、活血、通絡(luò )、散寒等作用。

    溫性食物有刀豆、芥菜、香菜、南瓜、桂圓、杏、桃、石榴、烏梅、荔枝、栗子、大棗、核桃、雞肉、鱔魚(yú)等。熱性食物有韭菜、蔥、大蒜、生姜、小茴香、花椒、羊肉、狗肉等。溫性和熱性食物,有溫陽(yáng)散寒的作用,適宜寒性體質(zhì)及寒性病證表現為面色蒼白、口淡不渴、手足四肢清冷、小便清長(cháng)、大便溏泄者。

    涼性食物有茄子、蘿卜、冬瓜、絲瓜、青菜、菠菜、莧菜、芹菜、蕎麥、薏苡仁、綠豆、豆腐、梨、枇杷、茶葉、蘑菇、鴨蛋等。寒性食物有馬齒莧、苦瓜、藕、茭白、柿子、西瓜、黃瓜、香蕉、桑葚、荸薺、田螺、螃蟹、紫菜、海藻、海帶等。涼性和寒性食物,有清熱、瀉火、解毒的作用,適宜熱性體質(zhì)及熱性病證表現為面紅目赤、口干口苦、喜冷飲、小便短黃、大便干結者。

    中醫通常將寒熱之性不顯著(zhù)的稱(chēng)為性平。在藥食同源一類(lèi)中,山藥、甘草、白果、芡實(shí)、天麻、枳椇子、茯苓、蓮子、黃精、黑芝麻、榧子、酸棗仁即屬這一類(lèi)。由于性平和,一般情況下都可選用,尤其對素體虛弱,或久病陰陽(yáng)虧損,或病證寒熱錯雜者,較為適宜。

    酸苦甘辛咸按味選用

    五味指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五種不同的味?!端貑?wèn)·臟氣法時(shí)論》載:“辛散,酸收,甘緩,苦堅,咸軟……此五者,有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,各有所利,或散或收,或緩或急,或堅或軟,四時(shí)五臟病,隨五味所宜也?!?/p>

    辛味散肺郁辛能散能行,有發(fā)散解表、行氣行血的作用。辛味食物有姜、蔥、大蒜、香菜、洋蔥、花椒、茴香、韭菜、酒、豆豉等。辛味食物含揮發(fā)油、皂甙及生物堿、酚等。辛味的發(fā)散之性易傷津液。辛能刺激胃腸蠕動(dòng),增加消化液的分泌,促進(jìn)血液循環(huán)和新陳代謝。需要注意的是,過(guò)食辛辣會(huì )刺激胃黏膜,消化道潰瘍、便秘、痔瘡、肛裂者要注意。

    甘味補脾虛甘能補、能和、能緩,有滋補和中、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的作用。甘味食物有牛肉、山藥、大棗、蜂蜜、甘蔗等。甘味多含糖類(lèi)、甙類(lèi)及蛋白質(zhì)、脂肪等;過(guò)多甘甜,會(huì )影響食欲;兒童食糖過(guò)多,易引起肥胖和齲齒;中老年人食糖過(guò)多,會(huì )導致血糖、膽固醇升高,誘發(fā)心血管疾病。

    酸味斂肝陰酸能收能澀,有收斂固澀的作用。酸味食物有醋、馬齒莧、赤小豆、橘子、橄欖、杏、山楂、石榴、烏梅、荔枝、狗肉等。酸味多含有機酸、鞣質(zhì)等,適當食用可促進(jìn)食欲,有健脾開(kāi)胃之功,可增強肝臟功能,提高鈣、磷元素的吸收;過(guò)量食用可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。因酸味固澀,容易斂邪,急性腸炎、外感初起等均應慎食。

    苦味瀉心火苦能泄、能燥、能堅,有清泄火熱、降泄逆氣、通泄大便、燥濕堅陰等作用??辔妒澄镉醒蛉?、苦瓜、茶葉、杏仁、白果、桃仁等??辔抖嗪飰A等,多食會(huì )引起腹瀉、消化不良脾胃虛弱者當慎用。

    咸味補腎虛咸味藥多入腎經(jīng),有較強的補腎作用,用治腎虛證。咸能下、能軟,有瀉下通便、軟堅散結的作用。治療甲狀腺結節的過(guò)程中,常配合采用海帶、海藻。咸味食物還有鹽、紫菜、海帶、海蜇、海參等。咸味含無(wú)機鹽,在嘔吐、腹瀉及大汗后,適量喝點(diǎn)淡鹽水,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。食咸過(guò)多會(huì )加重腎臟負擔,誘發(fā)或加重高血壓。腌制食品如腌肉、咸魚(yú)、咸菜等含有大量亞硝酸鹽,是誘發(fā)癌癥的重要因素。高血壓、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者要少吃鹽及腌制品。

    四氣五味合而用之

    宋·嚴用和在所著(zhù)《濟生方》中寫(xiě)道:“善攝生者,謹于和調,使一飲一食,入于胃中,隨消隨化,則無(wú)留滯為患?!泵恳环N食物都有性和味,只有識性又識味,全面了解,才能做到合理應用,獲得“倍勝于藥”的效果。

    以性溫為例,蔥、生姜辛溫,能辛散溫通;山楂、覆盆子酸溫,能收斂固澀;牛肉、大棗甘溫,能溫養補益。又如辛之味,生姜、紫蘇辛溫,能發(fā)表散寒,適宜風(fēng)寒感冒;桑葉、淡豆豉辛涼,能疏解風(fēng)熱,適宜風(fēng)熱感冒。

    溫散風(fēng)寒——蔥姜湯

    材料:蔥白30克,生姜30克,紅糖適量。

    做法:把蔥白洗凈,切成小段;生姜洗凈,切成小薄片。一并放鍋中,加水一碗,煮至半碗(約150毫升),調入紅糖,趁熱一次喝下。

    功效:蔥白、生姜性溫,有溫通的作用,配用紅糖調味,能溫能行,合而有辛溫解表的作用。感冒風(fēng)寒證,表現為惡寒發(fā)熱、鼻塞流清涕、苔薄白、脈浮遲者,宜于采用。

    清熱解表——桑葉豆豉飲

    材料:桑葉15克,淡豆豉15克。

    做法:把桑葉、淡豆豉一并放鍋中,加水一碗半,煮至大半碗(約200毫升)。

    功效:桑葉、淡豆豉性涼能清熱,味辛能發(fā)散。二者煮水服用,清熱解表,善治風(fēng)熱感冒,表現為發(fā)熱重、惡寒輕、咽喉紅腫、鼻流黃涕、苔薄黃、脈浮數者。

    溫養補益——羊肉湯

    材料:炒當歸30克,羊肉500克,生姜60克,陳皮30克。

    做法:把羊肉原塊放沸水中焯5分鐘,去凈血水,撈出瀝干,橫切成小塊;生姜洗凈,連皮切開(kāi),用刀背拍松;當歸、陳皮用清水浸20分鐘。將當歸、陳皮連同所浸之水倒入砂鍋,加羊肉、生姜,并加足量水,蓋好,用武火燒沸,撇去浮沫,改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即成。棄當歸、生姜,吃羊肉喝湯。

    功效:羊肉溫中補虛;生姜、陳皮味辛性溫,溫胃散寒;當歸性味甘辛溫,養血補虛。諸物合用,是有效的溫養補虛膳食,可用于婦女產(chǎn)后虛冷,也可用于調治虛勞羸瘦、腰膝酸軟、手足清冷。體寒者食用,有助于補虛暖身,提高抗寒能力。(施仁潮)

    標簽:
    ,
    暫無(wú)評論

    發(fā)表評論

   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|久久黄色视频二区|三级在线播放试看无码一区二区|国产综合在线观看精品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