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6 衛健委發(fā)布流感防控方案 推薦5張中藥方
從中醫角度講,流感屬于溫病,一老一小最易中招,所以尤其要留意流感的蛛絲馬跡,在流感初期便加以遏制緩解。近日,國家衛健委發(fā)布通知,要求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新疆建設兵團(衛計委)衛健委,中國疾控中心加強流感防控工作,并同時(shí)下發(fā)《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(試行)》。
新的流感防控方案針對疫情監測與研判、流感疫苗應用、重點(diǎn)場(chǎng)所疫情防控、暴發(fā)疫情處置、醫療救治工作,列出五大防控重點(diǎn)措施。要求各單位按照《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(2018年版)》進(jìn)行臨床治療。
2018年1月,原國家衛計委時(shí)隔7年,再次更新流感診療方案,發(fā)布《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(2018版)》。這份診療方案推薦了3種抗病毒藥物——奧司他韋、扎那米韋、帕拉米韋;13個(gè)中成藥,包括金花清感顆粒、連花清瘟膠囊、清開(kāi)靈顆粒(口服)等。中醫治療方面,根據流感的輕、重癥和恢復期點(diǎn)名推薦了5張中藥治療方。
流感輕癥
■推薦: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:
銀花15g、連翹15g、桑葉10g、菊花10g、桔梗10g、牛蒡子15g、竹葉6g、蘆根30g、薄荷(后下)3g、生甘草3g
麻杏石甘湯加減:
炙麻黃5g、杏仁10g、生石膏(先煎)35g、知母10g、浙貝母10g、桔梗10g、黃芩15g、柴胡15g、生甘草10g
■適應癥:
咽紅不適,輕咳少痰;口渴咽痛,眼結膜充血
從中醫角度講,流感屬于溫病,一老一小最易中招,所以尤其要留意流感的蛛絲馬跡,在流感初期便加以遏制緩解,中華中醫藥學(xué)會(huì )急診分會(huì )主委、北京中醫醫院院長(cháng)劉清泉強調。
一般來(lái)說(shuō),流感初起時(shí)多出現咽紅不適,輕咳少痰等癥狀,輕癥患者的中醫治療可內服銀翹散合桑菊飲。銀翹散合桑菊飲由10味常見(jiàn)中藥組成,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對抗溫病效果顯著(zhù),被歷代醫家作為治療溫病的常用方劑。
如若患者感受外邪,出現高熱,嚴重咳嗽,黏稠不易咯出,口渴,還有咽痛,眼結膜充血等癥狀時(shí),屬表寒里熱證,此時(shí)急當清泄肺熱、止咳平喘,所以推薦麻杏石甘湯。
這是源自“醫圣”張仲景的治咳良方,臨床大多用于治療各種肺炎、支氣管炎、鼻炎等,在治療肺熱咳喘上有顯著(zhù)效果。方中炙麻黃為君藥,辛甘大寒的生石膏為臣藥,且用量倍于炙麻黃,可使宣肺而不助熱,清肺而不留邪。杏仁降肺氣,生甘草益氣中和,用為佐藥,助清肺平喘。
中華中醫藥學(xué)會(huì )兒科分會(huì )主任委員、天津中醫藥大學(xué)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馬融提醒,兒童臟器發(fā)育不健全,用藥劑量需遵醫囑調整,一般3~7歲患兒吃1/2成人量,7~14歲吃2/3成人量,14歲以上吃成人量即可。此外,此次新方案中首次推薦兒童抗流感中成藥,小兒豉翹清熱顆粒、小兒肺熱咳喘顆粒等都是輕癥患兒的選擇。
流感重癥
■推薦:宣白承氣湯:
炙麻黃6g、生石膏(先煎)45g、杏仁9g、知母10g、魚(yú)腥草15g、葶藶子10g、黃芩10g、浙貝母10g、生大黃(后下)6g、青蒿15g、赤芍10g、生甘草3g
參附湯:
生曬參15g、炮附子(先煎)10g、黃連6g、金銀花20g、生大黃6g、青蒿15g、山萸肉15g、枳實(shí)10g
■適應癥:
高熱不退,喘促短氣,或伴心悸;神識昏蒙,口唇紫暗,四肢厥冷
對于流感重癥患者,新方案中細分為毒熱壅肺、毒熱內陷兩種類(lèi)型辨證論治。
毒熱壅肺型流感患者一般會(huì )出現高熱不退,咳嗽重,喘促短氣,頭身痛,或伴心悸,躁擾不安等癥狀,此時(shí)需解毒清熱,瀉肺活絡(luò ),推薦基本方藥宣白承氣湯。
馬融介紹,宣白承氣湯與麻杏石甘湯同是宣降肺氣的溫病治療方劑,不同之處在于,宣白承氣湯中加入了有通便之效的生大黃,成為了肺腸臟腑合治的代表方,方中石膏、杏仁清熱,宣肺氣之痹,大黃通腑,去腸胃之結,特別適用于“清肺定喘、瀉熱通便”的治療。
毒熱內陷型患者則會(huì )出現神識昏蒙,口唇紫暗,呼吸淺促,咯粉紅色血水,胸腹灼熱,四肢厥冷,汗出尿少等癥狀,此時(shí)當需用急救垂危的良方——參附湯。參附湯是救急方,方中重用人參,其甘溫,大補元氣,附子溫壯元陽(yáng),是中藥里能夠“回陽(yáng)救逆的第一品藥”,有利于治療四肢厥冷、脈細欲絕的急癥,從而補氣回陽(yáng)。二藥共用,最能振奮陽(yáng)氣,益氣固脫,適用于病勢危重者。
但要注意,附子味辛甘,有毒,此味中藥用法用量要求極為嚴謹準確,用得好可“起死回生”,疑難重癥往往能收奇效,用錯可能就會(huì )造成嚴重后果,因此要謹遵醫囑。
流感恢復期
■推薦:沙參麥門(mén)冬湯:
沙參15g、麥冬15g、五味子10g、浙貝母10g、杏仁10g、青蒿10g、炙枇杷葉10g、焦三仙各10g
■適應癥:
神倦乏力,氣短無(wú)力,咳嗽少痰
一些流感患者,在退熱后仍舊會(huì )出現神倦乏力,氣短無(wú)力,咳嗽少痰的癥狀,劉清泉解釋?zhuān)藶榱鞲袑е碌臍怅巸商?,正氣未復,推薦服用沙參麥門(mén)冬湯進(jìn)行調養。
“沙參麥門(mén)冬湯”是清代中醫名家吳鞠通記載在《溫病條辨》書(shū)中的中醫名方,常用于治療溫病后期,燥熱邪氣傷肺胃陰分,津液虧損的病證。主要由沙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浙貝母、炙枇杷葉等8味中藥組成,方中主藥沙參、麥冬可清養肺胃,生津止渴,炙枇杷葉可下氣化痰,對流感恢復期調養有良效。
是藥三分毒,靠吃中藥來(lái)預防流感是不切實(shí)際的,劉清泉指出,“避免流感的傷害,最有效,也是最經(jīng)濟的辦法是接種流感疫苗?!币虼肆鞲械母呶H巳?,如慢性病患者、孕婦、老人和小孩都應及時(shí)接種流感疫苗。
劉清泉強調,《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》是給醫生看的救命方,對比新舊兩版方案,新版診療方案在抗流感病毒推薦中藥藥物方面更加明確,尤其是中藥藥物克數使用方面更為嚴謹。這也恰恰強調,中醫藥必須要辨證治療,且不同時(shí)期證有所變,因此老百姓切不可自行抓藥服用,要去正規醫院讓醫生先確定屬于哪一種類(lèi)型,再進(jìn)行治療,且謹遵醫囑加減調藥。
暫無(wú)評論